11月20日,以“下一代纤维,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九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2019)在松江校区举行。此次会议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联合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俞建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材料学科是东华大学“一体两翼+引擎”学科特色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翼”,作为智能服装、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产品基础材料的新一代纤维,其研究和产业化无疑将成为科技竞争的焦点。他希望各方在国际会议这个平台上,探讨世界纤维材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不吝赐教,相信来自世界的智慧和方略,必将为我校材料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高水平国际会议平台,深入探讨世界纤维材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俞建勇致辞)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艾尔莎·瑞秋曼妮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担任大会主席。
(会议现场)
会议吸引了全球5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东华,其中50余位来自美、英、德、法、加等海外知名学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欧洲外国籍科学院院士、韩国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院士等,以及亚洲聚合物协会主席、欧洲高分子联合会前任主席、非洲材料研究学会副主席等近150余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10个)、主旨报告(45个)、邀请报告(101个)等,共同倡导重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敏锐把握国际学术前沿,深入开展学科交叉与合作,面向人类社会的共同重大需求,积极推进产业化。
会上评选出了第二届“钱宝钧纤维材料奖”,3位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的学者获奖。美国阿克隆大学达雷尔 H. 雷纳克教授因其在静电纺丝技术特别是利用该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获得第二届“钱宝钧纤维材料杰出贡献奖”。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金一斗教授,分别凭借在纤维状能源捕获器件领域、多组分无机陶瓷纳米纤维领域做出的卓越研究工作,同时获得第二届“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该奖项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发起,并于201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1次。
(第二届钱宝钧纤维材料奖颁奖现场)
今年适逢东华大学材料(化学纤维)学科建立65周年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5周年。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自1954年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沿革,于1994年成立。长期以来,学科在服务化学纤维工业升级改造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先后攻克了功能共聚酯、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大容量聚酯直纺等一系列行业共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为我国跃升为世界化纤生产第一大国做出重大贡献。同时,积极研发国防军工所需的战略性新材料,特别是在高性能纤维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战略材料的“有无”问题,为我国迈入纤维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薪火传承六十五载,砥砺奋进二十五年,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奋进豪情,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研究,加强高精尖纤维的开发,引领纤维材料的发展方向,用“东华造”下一代纤维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