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先进纤维材料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成功!

2025411-13日,2025年先进纤维材料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Advanced Fiber Materials期刊共同主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王琪,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期刊主编、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曼尼托巴大学邢孟秋,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韩晓东,佛山大学副校长张敏,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王宏志,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东华大学副校长陆卫兵。

大会开幕式现场


东华大学副校长陆卫兵代表学校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纤维材料是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汇聚各方智慧,为纤维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陆卫兵致辞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在致辞中肯定了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领域的策源作用,他表示,期待重组后的实验室为我国纤维材料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赵震致辞


本次大会颁发《先进纤维材料(英文)》期刊第二届青年编委杰出贡献奖,表彰青年编委在推动学术交流与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纤维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获得者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冯纯教授、苏州大学方剑教授、扬州大学高杰峰教授、江南大学贾浩教授、浙江海洋大学李世杰教授、浙江大学刘英军教授、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西南大学鲁志松教授、青岛大学吴桐教授、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其冲教授、清华大学张莹莹教授。

王琪、邢孟秋为获奖者颁奖


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浙江大学高超、南开大学刘遵峰、浙江大学柏浩、上海电机学院/东华大学王宏志、复旦大学彭慧胜、南方科技大学韩晓东等多位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现场


本次论坛分设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生物纤维与健康材料、功能纤维与低碳技术、智能纤维与可穿戴器件4个分论坛。两百余位代表参会,完成了8个大会报告以及104个分会报告。朱美芳进行总结发言,期待青年学者深耕纤维领域,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报告节选


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围绕纤维基类人感知仿真机理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报告,介绍其团队在触觉、嗅觉与味觉感知机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聚焦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灵敏度低等瓶颈问题,联合多领域专家构建多模态智能传感网络,开发了高灵敏纤维基生物传感器阵列,为精准医疗、健康监测等领域提供新可能。

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作纤维基类人感知仿真机理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分享了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的创新成果,其团队在热管理、智能交互与医疗机器人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开发出零能耗热管理纤维、智能监测床及亚毫米级纤维机器人等。他表示,团队正整合多学科资源,推动纤维技术在城市基建与老龄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无感化智能生态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作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研究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高超教授介绍了石墨烯纤维的发明与新进展。团队首创氧化石墨烯液晶湿法纺丝技术,突破复合流场调控等关键技术,推动材料性能提升。针对产业化,团队开发了溶剂插层塑化工艺,建成百吨级产线,加速热管理复合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化布局,努力构建---创新生态。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作石墨烯纤维:发明与新进展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阐述了纤维捻曲力学在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团队在超强人造蛛丝、人工肌肉、扭转制冷等方向取得了多项突破,相关技术大幅提升了材料性能,为柔性机器人、自适应穿戴设备及绿色制冷提供了新路径,目前正深化与东华大学合作,推动相关成果产业化。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作纤维捻曲的力量-人造蛛丝、人工肌肉、扭转制冷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柏浩教授聚焦动物毛发与天然纤维的结构仿生,解析自然界单一组分多级结构的功能奥秘,开发了仿贝壳珍珠层复合材料、透明高强纤维-高分子复合薄膜等,建立了孔壁厚度-热辐射反射效率模型,推动仿生策略在医疗植入材料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浙江大学柏浩教授作动物毛发与天然纤维仿生研究的报告


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介绍了智能纤维与服装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团队提出数字器官理念,在智能传感、调控及系统集成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摩擦电-荧光双模纤维、电致变色纤维等,推进感知-能源-执行全链条革新,探索智能服装在医疗检测等场景的应用,呼吁构建涵盖技术标准、用户生态与伦理框架的新型产业体系。

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作走进智能时代的纤维与服装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作为纤维电子学奠基者,系统解析了团队在纤维基能源与智能系统的突破性进展。团队构建了一维纤维与三维织物集成体系,开发了纤维状太阳能电池、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及全柔性显示织物等,推动了纤维电子学在深空探测、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有望重塑人类生存范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作“纤维电子学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围绕原子分辨材料力学行为与高强韧合金设计作主题报告。团队基于球差电镜技术革新材料力学研究体系,提出负混合焓固溶体理论,突破金属材料强塑性矛盾,研制出多种高性能合金,支撑航空发动机与深海装备发展,构建跨尺度关联体系服务极端环境装备。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作“原子分辨材料力学行为实验方法至热力学负混合焓高强韧金属材料”的报告


本次论坛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科研合作与资源共享,在众多专家的思想碰撞中,先进纤维材料领域的创新方向更加清晰,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